2021年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,“守護安全暢通消費”的年度主題並不會落幕。針對央視3·15晚會曝光的案例,國家、地方、有關部門已連夜展開調查,嚴肅處理違法違規行徑,鎖牢安全、誠信的規則底線。
“3·15”像一個話筒,喊出了消費宣言。“3·15”也像一面鏡子,照出了消費痛點。根據人民數據研究院對互聯網公開數據的分析,近半年,網絡投訴較多的行業分別是網絡購物、在線娛樂、快遞物流、金融保險、旅遊出行、數碼手機、汽車電動車、共享服務等。以網絡購物投訴來説,焦點集中在虛假宣傳、產品質量問題、退換困難、霸王條款等方面。以在線娛樂投訴來説,焦點集中在賬號安全、扣費問題、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方面。
問診痛點,把脈熱點。其實,“3·15”並未遠去。要防止痛點問題久拖不決,演變成新的難點問題。要打通堵點、補齊短板,真心實意迴應人民羣眾的期盼。譬如,“新華視點”記者近日實測發現,儘管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,一些互聯網平台依然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“殺熟”行為,涉及出行、餐飲等多個生活領域。這説明,我們應當持續強化反壟斷,防止資本無序擴張,降低市場門檻,讓更多企業有機會參與競爭,最終讓消費者受益。
聚焦每個熱點,便把握住了提振消費的發力點。解決每個痛點,就抓住了促進發展的關鍵點。“十四五”規劃明確提出“全面促進消費”,要求“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,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,促進消費向綠色、健康、安全發展,穩步提高居民消費水平。”順勢而為地推動消費變革,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。
讓消費更有質量,需要堅持創新驅動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,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。如今,圍繞新型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,綠色生產、綠色服務、綠色消費正在成為新風尚。這為持續提升消費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。企業要抓住時機,增強創新發展的動能,強化知識產權意識;全社會應興起尊重知識、崇尚創新的風尚,不斷釋放人民羣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潛力。
讓消費更有活力,需要打通制度性堵點,創新智能監管模式,促進消費環境不斷優化。各種消費維權事件常常在提醒我們,不僅要關注營商環境,還要關注消費環境;不僅要提升企業迴應消費訴求的能力,還要完善市場監管的體制機制。具體來説,要提升信息化網絡監管水平,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,拓寬消費維權渠道,加強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,鼓勵第三方機構參與企業信用評級。
讓消費更有韌性,需要不斷提升消費能力,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,消除消費結構不平衡因素。中國擁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羣體。隨着中等收入羣體規模的擴大,消費分層的態勢將更加顯著,多元化的需求潛力將進一步得到釋放。為此,要不斷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,大力提升勞動者的素養,引導公眾理性消費、健康消費。
消費是經濟循環的終點,也是起點。隨着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,支撐消費升級的條件將會持續改善,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不斷增強,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潛力將被充分激發出來。而每年的“3·15”像是為經濟生活注入的清醒劑,提醒我們牢牢把握消費升級的大趨勢,補短板、強優勢,不斷提升供給體系質量,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續寫新的篇章。
(廣州日報評論員 楊博)